重庆本地山羊品种在圈舍养殖条件下对生长指标、屠宰指标、肉品指标及免疫指标
的影响
(邹建 陈天毅 邓泽涛 冯杰)
重庆市种畜场 重庆 400020
摘要:大足黑山羊及合川白山羊均为重庆本地优秀山羊种质资源,通过对圈舍养殖条件下生长指标、屠宰指标、肉品指标及免疫指标的检测,我们发现:一是大足黑山羊圈养组日增重高于大足黑山羊放牧组的、合川白山羊圈养组日增重高于合川白山羊放牧组;二是大足黑山羊圈养组屠宰率、净肉率较合川白山羊圈养组差异显著;三是大足黑山羊圈养组肉色L、肉色a、剪切力及冻干水分较合川白山羊圈养组差异极显著;四是大足黑山羊圈养组IgG、TNF-α较合川白山羊圈养组差异极显著。
关键词:生长指标;屠宰指标;肉品指标;免疫指标
大足黑山羊2009年被确定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2014 年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长期繁衍于重庆大足区及周边地区,饲养历史超过百年[1]。大足黑山羊具有繁殖力高、体成熟早等特性,特别是其多胎性能十分突出,是我国难得的高繁殖力山羊遗传资源[2] 。
合川白山羊是主产于重庆市合川区的皮肉兼用型山羊地方品种,具有适用性强、肉质好、皮毛洁白、板皮质量上乘、遗传性能稳定和杂交配合力好等优点。2006年合川白山羊通过重庆市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列入《重庆市畜禽遗传资源志》[3]。
重庆市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重庆市政府确定的市属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也是市属国有重点企业中唯一从事农业产业链经营的企业集团。为选择适合集团公司产业化发展经营的地方山羊品种,我们选定大足黑山羊、合川白山羊为试验对象,在圈养条件下,对育肥期山羊生长指标、屠宰指标、肉品指标及免疫指标等进行测定,并就相关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为下一步山羊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支撑。
一、前言
试验期间,除圈养试验组外,我们选择了委托代养的模式对放牧组山羊进行管理,但受管理水平及试验当年(2022年)重庆地区极端高温高热气候的影响,放牧组实际回收大足黑山羊1只、合川白山羊1只。此外,由于2022年重庆地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至屠宰试验数据采集延后2个月。因此,本篇文章仅记录、反应该批试验山羊试验情况,各项结论科学性、合理性还请读者朋友斟酌采纳、使用。
二、试验方法及内容
(一)试验方法
1、试验设计
选用2-3月龄,体重10-15kg,体况良好的大足黑山羊、合川白山羊各50只,共100只。根据品种、圈养及放牧等实际分组,分为大足黑山羊圈养组、大足黑山羊放牧组、合川白山羊圈养组、合川白山羊放牧组,总计4个组别。山羊饲养至40-50Kg(或9月龄)出栏,出栏前检测所需生(理)化指标。
2、饲养管理
大足黑山羊圈养组、合川白山羊圈养组由华牧生态农业公司饲养管理,具体为自由饮水,每天饲喂人工全混合日粮三次,日投食量为山羊体重3.5%,同时添加山羊体重1.5%的草料作为补充,饲喂至育肥出栏。
大足黑山羊放牧组、合川白山羊放牧组采用委托代养的方式进行饲养管理,饲喂至育肥出栏。
3.指标数据获取
通过日常记录、屠宰检测和统计分析获得。
(二)试验重要指标
1、生长指标
主要指标:平均干物质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
每天记录试验羊的喂料量和剩料量,并于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对试验羊进行空腹称重并记录数据。统计分析获得。
2、屠宰指标
主要指标:屠宰率、净肉率、骨肉率和眼肌面积。
每个品种选取6只试验山羊,供水禁食24h后屠宰。称量记录空腹宰前活体质量、胴体质量。统计分析获得。
3、肉品品质指标
主要指标:PH值、肉色L、肉色a、肉色b、熟肉率、滴水损失、剪切力、冻干水分、肌内脂肪和粗蛋白质。
每个品种选取6只试验山羊,供水禁食24h后屠宰。屠宰后1h内,利用色差仪分别测定各处理组试验山羊背最长肌和后腿肌肉的肉色指标; 分别取背最长肌和后腿肌肉样进行滴水损失率、熟肉率、剪切刀等指标测定。
4、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
生化主要指标:总蛋白和白蛋白。
免疫主要指标: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和肿瘤坏死因子。
每个品种选取6只试验山羊供水禁食24h后,进行颈静脉空腹采血并分离血清,-20℃冰箱保存,通过实验(检测)室检测出所需的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
三、试验结果
(一)生长指标
大足黑山羊圈养组日增重是大足黑山羊放牧组的10.67倍;合川白山羊圈养组日增重是合川白山羊放牧组的3.14倍;大足黑山羊圈养组日增重较合川白山羊圈养组提高5.5%;合川白山羊放牧组日增重是大足黑山羊放牧组的3.2倍;合川白山羊圈养组料肉比较大足黑上羊圈养组高11%。(详见表1)
表1:山羊试验各组生长数据对比(单位:kg、%)
项目 | 大足黑山羊圈养组 | 大足黑山羊放牧组 | 合川白山羊圈养组 | 合川白山羊放牧组 |
初重 | 16.16 | 18 | 15.9 | 17.5 |
末重 | 37.75 | 19.8 | 35.35 | 23.16 |
日增重 | 0.096 | 0.009 | 0.091 | 0.029 |
料肉比 | 8.29 | - | 9.2 | - |
说明:1.大足黑山羊放牧组、合川白山羊放牧组样本各回收1只,本处仅记录存活山羊初重、末重;
2.放牧组由于采食无法计量,暂不计算料肉比;
3圈养组初、末体重间隔225d。
(二)屠宰指标
大足黑山羊圈养组屠宰率、净肉率较合川白山羊圈养组差异显著(屠宰率差异极显著);合川白山羊圈养组眼肌面积较大足黑山羊圈养组差异极显著。(详见表2)
表2:山羊试验各组屠宰数据对比(单位:%、mm2)
项目 | 大足黑山羊圈养组 | 大足黑山羊放牧组 | 合川白山羊圈养组 | 合川白山羊放牧组 |
屠宰率 | 53.09±0.57 | 43.6 | 43.24±0.64 ** | 46.7 |
净肉率 | 20.58±0.60 | 14.7 | 18.44±0.85 * | 16.91 |
肉骨比 | 3.25±0.18 | 1.9 | 3.49±0.09 | 2.32 |
眼肌面积 | 623.32±0.34 | 586.08 | 645.51±0.57 ** | 586.05 |
注:1.**代表P<0.01,*代表P<0.05,下同。
2.由于放牧组样本数不足,无法使用T-TEST进行分析,表中数据仅对圈养组使用T-TEST进行分析,下同。
(三)肉品品质
大足黑山羊圈养组肉色L、肉色a、剪切力及冻干水分较合川白山羊圈养组差异极显著;合川白山羊圈养组熟肉率、肌内脂肪较大足黑山羊圈养组差异显著(熟肉率差异极显著)。(详见表3)
表3:山羊试验各组肉品品质数据对比(单位:%、N)
项目 | 大足黑山羊圈养组 | 大足黑山羊放牧组 | 合川白山羊圈养组 | 合川白山羊放牧组 |
PH | 6.76±0.19 | 6.84 | 6.87±0.18 | 6.96 |
肉色L | 42.01±0.31 | 43.57 | 37.29±0.13 ** | 38.2 |
肉色a | 20.39±0.79 | 18.16 | 13.42±0.83 ** | 14.81 |
肉色b | 7.51±0.20 | 8.18 | 7.59±0.54 | 7.32 |
熟肉率 | 63.09±0.061 | 63.39 | 66.11±0.96 ** | 66.5 |
滴水损失 | 1.37±0.19 | 1.54 | 1.76±0.074 | 1.33 |
剪切力 | 129.24±0.99 | 124.08 | 97.47±0.64 ** | 152.08 |
冻干水分 | 77.16±0.31 | 79 | 75.43±0.26 ** | 77.77 |
肌内脂肪 | 2.71±0.37 | 3.81 | 3.53±0.13 * | 3.32 |
粗蛋白质 | 18.39±0.04 | 18.38 | 18.23±0.11 | 18.32 |
说明:1.肉色L代表肉的亮度,反应保水性,值越高,说明肉嫩度越大;2.肉色a代表肉的红度,感官指标,值越高,肉色越好看;肉色b代表肉的黄度,反应肉的脂肪含量,值越大,说明脂肪含量越高。
(四)血清生化指标
合川白山羊圈养组白蛋白、总蛋白较大足黑山羊圈养组差异极显著;大足黑山羊圈养组IgG、TNF-α较合川白山羊圈养组差异极显著。(详见表4)
表4:山羊试验各组免疫指标数据对比(单位:g/L、ug/ml、ug/mL)
项目 | 大足黑山羊圈养组 | 大足黑山羊放牧组 | 合川白山羊圈养组 | 合川白山羊放牧组 |
白蛋白 | 26.34±0.85 | 25.69 | 29.53±0.63 ** | 17.98 |
总蛋白 | 784.75±0.62 | 1329.23 | 1216.58±0.068 ** | 485.63 |
IgM | 7.43±0.41 | 7.12 | 7.09±0.76 | 7.43 |
IgG | 636.53±0.59 | 436.72 | 427.36±0.056 ** | 333.84 |
IgA | 2.95±0.07 | 2.76 | 2.61±0.29 | 2.52 |
TNF-α | 90.99±0.21 | 97.77 | 80.78±0.26 ** | 81.59 |
四、结论
本次试验,一是放牧组由于死亡、消瘦等因素,可采集样本有限;二是由于新冠疫情影响,数据采集较计划延迟2个多月,所采集数据经济性、科学性受严重影响。除去以上不利因素,我们得出初步结论:一是山羊圈养较放牧有利于提高日增重;二是山羊圈养更有利于山羊统一防疫、管理,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王子苑. 日粮精粗比对大足黑山羊生产性能及肉质的影响[D].重庆: 西南大学, 2015.
[2] 赵中权, 张家骅, 李周权,等.大足黑山羊种质特性[J].中国畜牧杂志, 2008, 44(15): 9-10
[3] 编写组.重庆市禽遗传资源志[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