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杂交构树种植技术
邹建1 徐刚1 邓泽涛1 牟春娅2
(1.重庆市种畜场,重庆江北,401120;
2.重庆市动物园管理处,重庆九龙坡,400050)
构树树叶富含粗蛋白和类黄酮,树皮纤维优良,树干木质素低,具有速生、丰产、多抗、耐砍伐等特点,在饲料、造纸、产品开发、生态绿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杂交构树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在收集评价构树基因资源和种质创新的基础上,通过杂交育种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富含粗蛋白的构树优良品种,作为饲料原料,已在全国20多个省区进行了实验示范,并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列为“国家精准扶贫十项工程”之一。饲料用杂交构树已成为“以树代粮”、减少饲料粮消耗的典范作物。
1.饲用杂交构树种苗
杂交构树种苗,为利用杂交构树外植体(杂交构树组织),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条件下培育的完整商品代杂交构树植株幼苗,即经过炼苗后的杂交构树组培成品苗,应在国家认可的杂交构树供苗机构处获得。成品苗应整齐一致,品种纯度95%以上,种苗健壮,无病虫害,根系发达,品质优良,株高15~20cm,叶片厚实。成品苗应盛植于带营养基土的可降解无纺布容器中。
2种植地选择
种植地宜选择光照充足,周围无污染源,地势相对平坦、土壤疏松微酸性、排灌方便、耕作交通便利的地带。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灌溉水质量应符合 NY/T 391 的要求。
3种植时间
一般每亩为700株~1200株,根据行间距定。
整地宜在种植1个月前进行。运用机械或人工作业,对种植地杂草除根、石块杂物等清理。整地时应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 kg做底肥,深耕30 cm~35 cm,耙细土壤,做出20 cm~25 cm的疏松土层。种植地四周应预留排水沟。
5.2.1 高床起垄:在种植地土层上起垄,垄高20~30cm,垄间间隔0.5~0.9m(机械采收的,应参照机械采收工具定式行间距),垄上开栽植穴,每穴间隔0.5~0.9m(机械采收的,应参照机械采收工具定式行间距),穴的大小应比无纺布容器深、宽,以利于苗木根系生长。穴内应先施用有机肥1kg或复合肥50g并与穴内泥土混合均匀,再进行种植。垄间沟应与种植地四周水沟连通。
5.2.2 带基种植:将成品苗与盛植成品苗的带营养基土的可降解无纺布容器一并定穴种植,覆土应超过容器顶,压实覆土。定植后立即灌溉,洇实土壤,灌溉时水流宜缓,宜深透。水渗之后应检查有无歪斜、下沉的种苗和土壤有无裂缝或缺土等状况,进一步再做调整或补土。
5.2.3 覆膜:带基种植完成后,进行覆膜(透明或黑色PE农膜),同时在膜上开孔,将苗体露出,膜边用土压紧,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防止害虫侵袭苗根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还可抑制杂草生长等。
5.3灌溉
杂交构树根系不耐涝,多雨季节,可采取明沟排水。土壤干旱时要及时浇水,保证正常生长。幼苗期需少量勤浇,保持土壤湿润,一般当表土层5cm以内出现干燥时就要浇水;速生期宜少次多量灌溉,一次浇透;秋种幼苗11月~12月应注意水分供应,1月~2月要减少水分供应。灌溉水质应符合GB/T 5084—2005的规定。
5.4.1 根肥:一般在初春和采收后施肥。每亩全年的施肥量为尿素100 kg,磷肥100 kg,硫酸钾20 kg。
5.4.2 叶面肥:按成品叶面肥标注方法施用,施肥次数应不少于3次。当嫩枝达到25cm高度时短尖(摘顶)后,应喷施一次叶面肥,间隔半月后再喷施一次叶面肥。
5.5松土除草
田间管理期应适时松土;除草应做到“除早、除小、除了”, 可采取生物、物理、化学等方式方法。
5.6短尖除蘖及补种
5.6.1 短尖(摘顶、掐头):为加速主冠发育生长和丰冠增产,需对杂交构树进行短尖(摘顶),一般在杂交构树主冠茎叶尚未木质化前进行。
5.6.2 除蘖(摘芽):杂交构树极易徒生侧芽、侧根,侧芽、侧根可导致水分和养分的过度消耗,不利于主茎叶的生长,易形成矮化树和弱树,对质量、产量均有较大影响。必须及时对主茎秆下部的侧芽、侧根及受光较差的枝条、竞争枝进行摘除,一般在其尚未完全木质化前进行为宜。
5.6..3 补种:及时去除死苗(树)及存留意义不大的弱苗(树)、死苗(树),并进行补种,对空穴等也应进行适时补种。
5.7病虫害防治
根据种植实际情况防苗木猝倒病、白粉病、小地老虎、朱砂叶螨、褐斑病、根结线虫病、烟煤病、盗毒蛾、豆天蛾、桑天牛等。
6采收及后期管护
一般地,当杂交构树植株生长至0.8m~1.2 m、垄间郁闭、茎叶尚未木质化前开始采收,留茬高度10cm~15cm。注意不可伤及留茬茎秆皮层。正常情况下,一年可以收割3~4次。可利用人工或机械收割。收割后作为饲料原料使用。采收后应按本标准5.田间管理做好后期管护。